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制度自1985年建立以来,历经40年的探索与实践,已发展成为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40年来,在国家审计的推动下,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,在确保学校资金规范使用、强化内部治理、防范化解风险、提升管理质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本文回顾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,展望未来趋势,为行业提供参考。
发展历程
创立与探索阶段(1985—1994)。1985年原国家教委设立审计室,其职责之一就是对全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。至年底,大部分所属高校都建立了审计机构,边组建、边开展审计工作,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开始起步。1990年《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》发布,这是教育审计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行政法规,对教育内审的地位和作用、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以及审计的范围和职权、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法律责任等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,教育内部审计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。这一阶段是高校内部审计的创立与探索阶段,拉开了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序幕,通过组建审计机构、培养专业人才、健全制度体系,初步构建了内部审计框架,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,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巩固与规范阶段(1994—2003)。1998年中央国家机关进行机构改革,对审计体制进行调整,审计署在国务院各部门设置的派驻审计机构一律改为派出审计机构,撤销审计署派驻国家教委审计局,内部审计由教育部自行管理。这一阶段,高校内部审计克服了国家机构改革、审计领导体制变化及院校划转等因素的影响,不仅巩固并发展了已有成果,基本形成了内部审计监督网络,初步实现了工作的法制化、制度化和规范化。高校内部审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,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扩展到建设工程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,审计监督力度显著加强,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和能力水平取得明显进步。
完善与提高阶段(2003—2018)。2003年审计署修订颁布《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》,第二年教育部据此修订发布了第17号令《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》,为高校内部审计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此后,教育部对高校内部审计的要求不断提高,对高校建设项目全过程审计、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、经济责任审计、建设工程管理审计、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持续出台相关文件,高校据此积极开展相关工作。这一阶段高校内部审计制度化建设日趋完善,新的审计领域、审计方式和审计类型不断出现,高校内部审计逐步走向全覆盖。同时,随着其规范化、法制化水平和审计效能的显著增强,审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,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。
转型与发展阶段(2018—)。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,要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,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力量,增强审计监督合力。同年,审计署发布第11号令,修订出台了《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》,内部审计的内涵由传统的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,扩展到单位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。2020年,教育部发布第47号令,修订出台《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》,提出了新时代教育内部审计的定位、机构、人员、职责等方面内容,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更加完善。此阶段,高校内部审计的内涵得以深化,政治属性与站位显著提升,工作理念发生重大转变,审计范围拓展至国家重大政策落实、单位发展规划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领域,并更加注重整改与结果运用,从而提升了其在高校治理体系中的作用。
发展路径
强化党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。教育部明确要求,高校应当加强本单位党组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,健全党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体制机制。加强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,一方面高校党委要定期研究有关内部审计的重要事项,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审计委员会,研究部署内部审计工作,审议决策内部审计重大事项等。目前,教育部直属高校已有超过3/4高校通过成立审计委员会,进一步加强党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,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。
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全覆盖。面对高校办学规模大、所属单位多、管理链条长、业务类型杂、问题风险频发等困境,内部审计监督责任重大,亟须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,消除监督盲区,逐步实现审计全覆盖。在审计对象上,对纳入审计监督的单位应审尽审、不留遗漏;在经济及业务活动上,扩展审计广度,不留死角,凡有经济活动都要覆盖;在业务链条上,拓展审计深度,溯源而上,从根源上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。
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技术方法。高校内部审计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情况,且随着高校内部信息化、数智化建设的推进和广泛应用,大规模运用审计信息技术方法是今后高校内部审计的必由之路。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要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,加快推进信息化、数智化审计工作,引进或开发数智化审计系统,运用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,提升运用信息化技术发现问题、评价判断、宏观分析、支撑决策的能力。
增强高校内部审计成果运用。高校内部审计通过向学校管理层提供监督、确认和咨询服务,致力于加强高校内部控制,防范管理风险,完善内部治理,提升管理绩效,最终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提供帮助。高校应更加重视审计结果运用,对内部审计发现的典型性、普遍性问题,要及时分析研究,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,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措施。同时,将内部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相关决策、预算安排、干部考核、人事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。
来源:中国审计报;
作者:刘罡 中国教育审计学会副会长
作者单位:中国农业大学